金管會保險局目前規劃明年調降新台幣、美元和人民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,壽險業者表示,此舉將影響保費至少漲5%~10%,而儲蓄險可能漲10%~30%不等。
因保費可能變貴,加上儲蓄險研擬「死亡保障門檻」,未來恐將不再有高儲蓄型保單,因此目前市場掀起一波「儲蓄險」討論熱潮。
想存錢,「定存」還是「儲蓄險」?
保守型理財的民眾所選擇的儲蓄方法會優先選擇定存或儲蓄險。然而到底要選「定存」還是「儲蓄險」呢?其實可以參考資金活用度,短年期(少於6年)可以考慮「定存」,中、長年期則可考慮「儲蓄險」。
而根據上述金管會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之舉,專家指出,民眾在考慮需求後,今年若不買儲蓄險,明年儲蓄險改版後,將僅剩定存可以挑。
購買「儲蓄險」三忠告
- 儲蓄險預算和投資預算要分開
- 舊儲蓄險保單,不要急著解約
- 買儲蓄險,不該只看宣告利率
儲蓄險預算和投資要分開的原因是,首先要檢視自身資產配置合乎適切性。從「年齡投資法」的簡易通則作為民眾資產配置說明,用「100扣除實際年齡」即是高風險屬性資產的配置比重,若是25歲小資族,應布局75%的高風險資產,另外25%配置保守性資產。
另外保單未滿期前不要解約,可能拿不回所有本金,所以規劃時應預留備用資金避免被迫提前解約。
建議書上的利率是提供民眾在購買儲蓄險時的一個參考,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都不是保戶最後得到的真實報酬,客觀指標其實要看內部報酬率IRR,因IRR會依照保費、年期、領回時間的設定而變化,所以IRR數字越高越好。
因此,是否購買儲蓄險,除上述忠告外也建議投保時可進行跨公司保單比較、重視附加功能、衡量自身財務狀況,了解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外,也能建立自身風險管理的正確觀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