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降低高風險投資
不少即將退休的夫妻將半數以上資產投入股市,甚至將房產賣掉投入股市。這種做法屬於中老年理財大忌。對於普通收入者而言,通常而言,風險承受能力與收入的增長潛力、年齡時段有密切關係。如果一個人處於青壯年,未來收入水平會逐年增長,風險承受力也會隨之增大。通常男性到50歲、女性到45歲收入將達峰值。自此以后,風險承受力隨之下降。因此,中老年理財的第一要務是資產的安全性。
究竟如何控制風險資產的比例,有專家建議,用平均壽命減去實際年齡,剩餘部分可當作風險資產配置比例。假設平均壽命是80歲,若現在45歲,那麼高風險投資比例不應大於35%。
二、注意資產流動性
中老年理財除了注意資產安全性外,還應注意資產的流動性。變現能力決定了流動性好壞。不少人步入晚年,將一生積蓄拿出來給兒子或女兒交購房首期,或者為孩子創業投資首期資金,這種資產都有不宜變現的特點,錢拿出去之後才發現很不方便。
在財力充沛的青壯年甚至中年時投資房產,為養老積累資金是不錯的選取。但是人到老年靠房租貼補開銷也是可行方案。但人近黃昏絕對不是考慮買房子的時機,而是應該考慮賣房子,或者將住房“變現”、“變活”用於花銷。
三、遺產指定分配
歐美的中老年人都會透過指定受益人和預立遺囑,來將一生積累的財富變活。如果一個老人在年輕時曾給自己投保了壽險保單,他就可以通過指定這張保單的受益人。如果他的兒女不照顧他,而他的鄰居或者朋友很有愛心經常照顧他,他就可以將鄰居或朋友指定成保單受益人。
他也能將保單受益人先指定自己,然後預立遺囑將照顧他晚年生活的人列為財產繼承人。立有遺囑的人,其財產會按遺囑繼承分割,讓辛苦照顧老人的那個人得到回報。若沒有遺囑則需按法定繼承人的順序進行財產分割繼承,配偶、子女、父母是第一串列法定繼承人。
四、醫療商業保險
退休後至少要三重保障,一是社會保險,如勞保、國保;二是企業年金,雇主可提撥6%,自己也可提撥6%;三是個人理財,透過商業保險來分散年老時所需的風險。建議,完善的養老保障應該由30%的社會保險、30%的企業年金和40%的個人理財組成。
為了使自己晚年生活有較高品質保障,除購買意外險、醫療險、重大疾病險之外,還可考慮有長期照護險或失能扶助險,透過保險來解決疾病晚期所需賠付的金額,讓我們可以做到老年獨立,老而自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