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能,不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
失能的情況,我們可以簡單分為 2 個類型:
- 以中高齡長者來說,身體自然老化、器官功能退化後造成失能的情形比較普遍。
- 另一種則是意外事故、先天性疾病、後天疾病產生,這個情形就跟年齡沒有太大關係。
可能很多人覺得「失能」這個詞離我很遠,但不可忽視的是,我們有很大的機會成為照顧失能者的那一方。
照顧失能者走到生命終點,平均花費 485 萬元
在台灣,已有 231 萬人因長期照護失能者而影響自己的生活與工作,平均每 5 人就有 1 人被影響。失能者活得越久,需要照護的費用相對更高,對於高風險的弱勢家庭來說,無疑是雪上加霜。對失能者的家屬來說,責任已成為看不見的壓力,不論是精神、體力還是無止盡的錢坑,只怕病人還沒復原,自己就先倒了。
只有失能者需要被照顧?不,照顧者更需要支援
你知道嗎?台灣的失能人口在 2018 年已超過 112 萬,有 65% 的照顧者是家人。根據台北市長期照護管理中心統計,以中心收案的失能長者約 1.5 萬人,針對照顧者做評估後,約有 3 分之 2 的人覺得壓力負荷過重,而出現「情緒焦慮及憂鬱」、「感到疲累及身體不適」的狀況。
大多數人會把重心放在「有照護需求(被照顧者)」的人身上,不管是生活起居,還是其他大小事,都需要親力親為;只有少數人會關心,照顧失能者的那些人,也需要喘息的空間。
若不幸失能時,能期望誰來照顧?
當我們生病不舒服時,會希望有人可以照顧自己,但在失能的狀況下,能不能復原其實也沒有個正確答案;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,這段時間除了花費大量的金錢外,還會消耗掉家人長期的照顧心力。
如果這時候,我們透過商業保險(失能險、長照險),轉移失能後要面臨的金錢壓力,雖然無法繼續工作,但能透過理賠費用給付看護、醫療用品、生活開銷等支出,讓你不用擔心自己會變成家人的累贅,還能維持正常的生活。
保險,其實是透過保險公司轉嫁未來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。就像是生病看醫生,只有對症下藥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如果擔心失能狀況(失能險能幫助我什麼?),我們可以透過失能險來幫助自己,讓你不需看人臉色,有尊嚴地活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