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送員毫無保障?真的嗎?
首先要釐清,在「車險」理賠概念上可分為「受害被撞」與「加害撞人」兩種情況。如果外送員是前者,那得先看肇事方的相關保險,也就是強制險與第三人責任險,若具備,就可理賠給外送員;如果是後者,就反過來看外送員的保險能否賠人。機車強制險可賠給受害方是沒問題的,但問題出在第三人責任險原則上不保障「營業」行為,這時若為加害撞人的那方,被求償時就可能沒有後盾。
事件過後金管會與部分保險公司呼籲大眾,若從事像機車外送員這類行業的人,請盡速購買「營業用機車附加條款」,好讓第三人責任險能順利啟動。但也有人提出質疑,指出現行法規根本沒有「營業用機車」,導致整個過程充滿瑕疵。
車險、團險只跟安全帽同樣基本,依需求強化個人保障最可靠
其實不管整串事件後續會如何發展,也不管我們職業是不是外送員,現在當務之急便是趕快檢視自身保單,加強各種人身保障,這也是眼前安全問題的最佳解決方式。無論是企業投保的團險或勞保,都沒辦法提供適切額度來解決出意外時的醫療費與事故後的生活費,而車險在理賠上又有太多無法掌握的變數。惟有從整套人身保險的角度出發,逐一檢視個人需求,並用定期險好好規劃,評估各種醫療與生活開銷,才能起到低保費又高保障的良好效益。大致上,全體用路人可從這三種保險著手:意外險、醫療險、失能險。
受傷後的基礎保障──意外險
壽險公司的意外險買起來略為複雜也比較貴,產險公司推出的則是「俗擱大碗」,且方便單獨購買,常常一個方案就包括實支實付醫療費、住院日額保險金、骨折津貼、特定意外事故增額等保障。原先就有壽險意外險的人,建議再挑一張重大事故理賠金額夠高的產險意外險,來與原本的保單互補特性。沒有壽險意外險也沒太多預算的人,同樣可先投保一張泛用性高的產險意外險,才不會出了事,第一時間什麼保障都沒有。
重要提醒:
即便是兼職,只要開始做起兩份工作,或是工作性質有了變動,被保險人一定要主動告知保險公司。意外險是以職業做為費率基準,一整天常待辦公室的人和每天花八個小時在交通工具上的人,潛在風險無法相比,若沒先通知保險公司有兼差或換工作的事,出了事保險公司是能夠拒賠的喔。
就醫期間扛起許多花費的保障──醫療險
發生車禍時,如果不是小擦撞,幾乎都要送醫治療,假如狀況較嚴重時,更可能得住院好一陣子或動到手術。一旦手術要用到骨釘、鋼板,就會產生價格昂貴的「手術費」和「材料費」,這些光靠意外險的內容沒法全部轉嫁,最少必須準備「實支實付」型的醫療險保單,且要兩張以上,才有可能不動到自身荷包。保醫療險還有另個好處,因意外險不保「疾病」衍生的醫藥費,而醫療險則可提供基本保障,這對一整天有好長時間都面臨風吹日曬的外務人員,或是一些飲食作息不太正常的上班族來說,都有其必要。
事故後的生活保障──失能險
身負養家重責在外打拼的人,必須考慮更長遠的事,如果車禍後不幸失能,很可能無法再度投身職場,此時最需要的便是「失能險」。失能險有終身也有定期,由於槓桿效益大、加上年老後發生意外或罹患重病都常導致失能,所以這幾年終身型失能保單在市場上一直很受歡迎。但預算不多的話,不一定要選終身,定期失能險搭配得好,同樣能在打拼期間鞏固好保障,讓我們專心累積財富為老年做準備。失能險的「一次性給付」,可在失能初期購買相關輔具或打造無障礙空間,「每月失能扶助金」則是維繫生活費的重要來源,可視家庭狀況自由選擇。
總結來說,與其盼望原本保障就不夠且未明朗的事,不如自立自強先把自身保障做足,其它如車險肇事方的理賠、勞保的傷病給付等,都當做事後的補充就好。因工作需要而長時間到處奔波的人,應藉由此次事件,好好替自己保單做個「體檢」,也就是保單健診。包括需要養兒育女的人,也可藉由專業的規劃,找出適合的壽險額度與其它細節保障。
最後提醒大家,如果有朋友或親人每天得花許多時間在交通工具上的話,不管他從事何種職業,都盡可能地分享這篇文章給他們看吧!